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2月,位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区),是一所由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三级政府共同支持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教授担任理事长和首席科学家。
一、使命愿景
●研究院的使命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省及杭州市的支持下,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共同承担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培育、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升级任务。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并汇聚和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创新人才。
●研究院的愿景
研究院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吸引汇聚一批企业,打造国家量子传感产业创新中心。到2035年左右,研究院将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极弱磁场国家实验室和国际零磁科学中心,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效果图

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效果图

国家实验室、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总体规划图
二、创新团队
●一流的创新团队
目前,有百余名科研人员、200余名博士生和200余名硕士生在研究院开展工作。其中两院院士(含兼职)6人,博士生导师38人。杭州极弱磁场大科学设施研究院将引进各类专职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才1000名左右,成为大设施建设、运行以及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
三、创新平台
●一流的创新平台
研究院现有芯片化量子传感与系统技术、新一代医疗影像装备、新一代磁科技装备、量子精密测量装置与仪器四个技术创新中心和国际零磁科学中心、超大型磁屏蔽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单元。
研究院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同时,依托大设施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重要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研究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装置的研制,为神经科学与脑科学、基础物理学等前沿研究提供有效手段,同时服务空间探测和计量测试。研究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主战场,开展芯片级量子传感器技术和高分辨率极弱磁场人体功能成像技术研究,推动高精度量子传感器的产业化,实现高端医疗装备的原始创新。研究院还将依托大设施,开展零磁物理学、零磁医学、零磁生物学、零磁化学和零磁材料学的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发起国际零磁大科学计划。
●一流的人才待遇
一流的人才,不仅要有一流的科研条件,还要有一流的人才待遇!研究院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为一流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和生活条件。
研究院建立基于实际贡献的激励和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多样的发展渠道,工程人员、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产业化人员均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一流的生活环境
研究院目前拥有两个院区,总计超过4万平方米的办公科研场地,拥有一流的科研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研究院在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区位图

研究院滨安路院区(已建成)效果图

研究院白马湖院区(已建成)效果图

研究院量子传感实验楼(建设中)效果图
四、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区)
研究院所在的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区)成立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以72.2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承载了66家上市公司,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区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在历次国家高新区评价中,均位列全国高新区前列。滨江区沿钱塘江而建,南依国家级风景区——湘湖,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吴越文化发祥地和核心地带,每年超过3万名大学毕业生落户滨江,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3.5岁,是一个“年富力强”的城区。

钱塘江畔

西湖风景区集贤亭


湘湖风景区
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由国家统筹布局、国家发改委主导建设,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家所熟知的平台或装置都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2021年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增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贵州黔南)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海)

中国散裂中子源(广东东莞)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设施(北京怀柔)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