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日,我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磁科研装备联合验证中心”启动仪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圆满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航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房建成,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邱雪挺,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基础处周锦红,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产业转型升级处刘静茹,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华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黄昕,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和我院的有关领导、专家及青年学者参加会议。仪式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丁国庆主持。

仪式上,黄昕书记致欢迎辞。他表示,“心磁科研装备联合验证中心”落户邵逸夫医院,是邵逸夫医院迈向更高医疗和科研水平的新起点。未来将以零磁医学研究与应用联盟为依托,通过各方的共建合作,共同探索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应用转化融合机制,实现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技术强、设备精、疗效高的医工发展新生态,努力在医学领域作出新贡献。


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我院欧阳旦副院长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虞洪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随后,房建成院士、黄昕书记共同为“心磁科研装备联合验证中心”揭牌。

心磁科研装备联合验证项目启动仪式
与会领导、专家共同启动了心磁科研装备联合验证项目。这是心磁科研项目在浙江落地的第六家验证中心,将进一步开启浙江省医工交叉科研转化新格局,为零磁医学的快速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学术报告现场

房建成院士作《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专题学术报告
仪式结束后,房建成院士作《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专题学术报告。房建成院士指出,心脑等重大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健康,早诊早治是关键。功能信息成像技术是实现重大疾病早期快速精准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原始创新,开辟零磁医学研究新方向,充分利用国内医院多、病人多、数据量大的优势,打造基于“量子精密测量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融合的零磁医学研究“新范式”,形成临床诊疗的“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为我国医学科学创新引领提供新的可参考路径。邵逸夫医院加入零磁医学联盟后,将进一步壮大零磁医学研究力量,推动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多中心数据共享与分析,提升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助力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体系。

刘华锋教授作《心脏数字孪生模型构建与应用》专题学术报告
刘华锋教授作《心脏数字孪生模型构建与应用》专题学术报告。报告重点阐述了基于体表电生理信息、心肌跨膜电位重建、腔内电生理信息的全流程心脏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技术,从心脏代谢、心脏力学、心脏电学、医学影像、有限元建模、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实现心脏功能的数字孪生。实现了心脏异位起搏点准确定位,显示出数字孪生技术在临床应用难题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研究院实质化运行不到三年的时间,已经彰显了新型研发机构集聚资源的强大平台效应。聚焦“零磁医学”研究,研究院与全国20多家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创新资源+医疗临床资源”两大优势,共建高能级研究平台,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2024年,“零磁医疗装备”省地协同重大项目正式立项,全球首台心脑同测设备交付,零磁医疗装备成果转化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未来产业样本”开始绘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一家公立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由香港知名实业家邵逸夫爵士捐资、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建设,集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公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1994年5月正式运营。医院共有庆春、钱塘、双菱、阿拉尔、大运河、绍兴六大院区。医院设有71个管理、医疗、科硏、教学部门,129个护理单元,核定床位数6500张,职工8100余人,有41个博士点和47个硕士点,硕博导师223名,设有29个临床教硏室。
2024年1月8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考核结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全国2112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位列第9名,创历史最好成绩,连续五年进入A++序列,稳居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