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于2007年,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健康管理学分会及专委会,是推动我国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学术组织。
健康管理学分会以学术交流、科研推广、人才培养、咨询合作为主要职能,制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初步专家共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等行业标准,积极推动健康管理学科的发展,承担“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为慢性病防控事业筑起新的防线。
国家零磁医疗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中心项目筹备交流会

4月27日,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与我院举办了首次“国家零磁医疗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中心”项目筹备交流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教授、副主任委员张群教授、全国常委兼秘书长王占山教授以及全国14家知名高水平医院的健康管理负责人与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专家等共聚一堂,聚焦零磁医学临床应用,致力实现心血管疾病早筛早查,推进零磁医疗装备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会议由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邱雪挺主持。

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能为健康管理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会议旨在以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医学成像技术为核心,聚焦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早期(未病阶段)快速无损筛查,在体检和健康管理领域发挥巨大优势,推动诊断关口前移,真正实现重大疾病“早筛、早查”的精准防控目标,共同绘制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精准健康管理新图景。
01开场致辞
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管理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张群

我国健康管理正从“疾病干预”向“全生命周期健康风险防控”转型。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这一创新不仅开创了“零磁医学”新范式,更展现了“医工交叉”的强大生命力,标志着我国在高精尖医疗装备领域从“跟跑”迈向“领跑”。零磁技术的突破,或将推动健康管理从“指标评估”迈向“功能监测”的质变。
02权威洞见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解析健康管理学科与前沿技术融合的战略支点

零磁医学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为健康管理学科跃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以心磁成像技术为例,其无创、超高灵敏度的特性与健康管理“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的核心理念深度契合,能为临床急救和治疗抢出黄金时间窗口。我们亟需以学科发展为牵引,推动零磁医学与健康管理场景深度融合。通过医工研用紧密协同,将技术势能转化为疾病防控动能,真正实现从“治病为中心到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根本转变。
03前沿之声
王占山秘书长报告:转化大科学装置原创技术 建设零磁健康医学新纪元

王占山秘书长强调,健康管理学科应依托技术突破,构建全链条疾病防控体系,在重大慢病早筛、医学人才培养等领域发挥引擎作用。针对零磁医学落地路径,他提出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创新生态,通过联合建立示范中心、共建医工交叉人才培育基地、创新健联体协同机制等举措,加速量子传感、零磁医学等前沿技术与临床需求的深度融合,重点突破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等关键技术,推动健康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精准化、智能化、标准化跨越升级,为全球主动健康管理贡献中国范式。
04院士报告
房建成院士报告: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赋能人民生命健康

房建成院士在报告中以战略科学家视野,锚定“健康中国”建设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系统阐释了零磁医疗装备对重塑全民健康管理体系的革命性意义。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组建跨学科融合攻坚“大团队”,进一步壮大零磁医学研究力量,以战略前瞻布局掌握定义赛道的主动权,构建从“科研-临床”、从“示范到普惠”的全链条创新生态。通过多中心数据共享与分析,打造基于“量子精密测量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融合的零磁医学研究“新范式”,提升心脑血管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健康管理创新引领提供新的可参考路径。
05跨界对话
从量子传感到健康管理,一场改变疾病防控逻辑的探讨交流
与会医院健康管理负责人基于各院临床特色与实践积淀,聚焦医工交叉创新场景落地路径及协同机制构建展开深度对话,既贡献了多维度的实践智慧与场景化需求洞察,也锚定了零磁医学技术在个性化健康干预、区域化疾病防控等领域的突破方向。

西安交大一附院健康医学科主任马茂:建议加大推进健康人群检测力度,从胸痛中心到体检中心进行整体规划,按照任务需求领取任务,充分发挥西安交大一附院与极弱磁场大设施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在数据质量等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鹏:建议建立不同年龄段弱磁检测指标标准,进一步区分衰老与疾病特征;心磁检测前增加问卷调查环节,提前了解近期心脏功能状态;开展心肺运动试验,利用心磁设备探索心脏功能在极度运动负荷前后的变化。

浙江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陈曦:建议在心无忧、脑无忧体检套餐设计基础上,未来引入疾病诊断中脏器功能学评判标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副院长吕富荣:极弱磁场成像在精准筛查方向更加便捷高效,尤其用于健康管理中心的早期诊断,建议未来要增加数据采集量,将科学研究变成临床应用。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副院长肖骏:心磁测量在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数据准确性非常高,建议未来针对民族、年龄段进行分层采集,以健康卡的形式完善个人健康数据采集流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莉:建议优化科研仪器进医院流程,推进科研合作立项,尽快完成心磁设备进医院推广。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韩炜:心磁脑磁检测技术在临床中已经表现出极高的准确性,尤其在心脑血管病早期筛查诊断方面有显著突破,建议未来需要在健康管理方面打造亮点,精确数据采集工作,更快形成共识、形成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徐群:零磁医学的发展要以国家战略的角度去看待,未来要加快各科室与大设施研究院的科研合作,向具备成熟合作模式的医院学习经验。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保健中心主任林卫红:建议开展以健康管理中心牵头的多学科联动项目,科研处进行配合,全面推进与大设施研究院的研究合作。

武汉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徐威:新型医疗设备以临床需求为牵引,将国际领先的心磁医疗设备运用于临床并且开展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涛: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预警是健康管理的重点,零磁医学是新的方向,是该领域的新赛道。

深圳人民医院健康管理质控中心秘书赵莉:建议早日制定业内相关标准,未来可以深圳人民医院为中心,联系市内其他医院形成小的多中心结构,加大数据采集力度。
与会代表高度共识:零磁医学高度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导向与民生健康需求,在重大疾病早筛早诊、主动健康管理等场景中具备变革性潜力。在此基础上,各方明确将以系统性协作推动创新生态构建,形成分层级分阶段的标准化能力提升体系,加速临床需求向技术参数的精准转译;同时依托多模态数据共享平台与示范网络建设,加速推进零磁医学从技术到临床的应用。
06合影留念

与会专家合影
下一步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将聚集全国七大区20余家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共同参与到联合研究中来。我院也将联合更多的医学学术团体,加快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的临床辅助诊断应用,共同构建健康管理与疾病诊治大数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