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由国家统筹布局、国家发改委主导建设,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家所熟知的平台或装置都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23年5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总投资35亿元,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唯一一个批复投资额超30亿元的大科学设施,将建设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目前正全面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预计2024年底正式开工。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由国家统筹布局、国家发改委主导建设,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家所熟知的平台或装置都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23年5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总投资35亿元,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唯一一个批复投资额超30亿元的大科学设施,将建设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目前正全面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预计2024年底正式开工。


  • 420

    专职人才

  • 7

    杰青基金获得者

  • 4

    “四青”人才

  • 2

    国家级人才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由国家统筹布局、国家发改委主导建设,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家所熟知的平台或装置都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23年5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总投资35亿元,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唯一一个批复投资额超30亿元的大科学设施,将建设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目前正全面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预计2024年底正式开工。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由国家统筹布局、国家发改委主导建设,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家所熟知的平台或装置都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23年5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总投资35亿元,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唯一一个批复投资额超30亿元的大科学设施,将建设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目前正全面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预计2024年底正式开工。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由国家统筹布局、国家发改委主导建设,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家所熟知的平台或装置都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23年5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总投资35亿元,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唯一一个批复投资额超30亿元的大科学设施,将建设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目前正全面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预计2024年底正式开工。


研究院所在的国家高新区(滨江)成立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以72.2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承载了66家上市公司,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区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在历次国家高新区评价中,均位列全国高新区前列。滨江区沿钱塘江而建,南依国家级风景区——湘湖,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吴越文化发祥地和核心地带,每年超过3万名大学毕业生落户滨江,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3.5岁,是一个“年富力强”的城区。

  • 72.2
    平方+
    区域面积
  • 66
    +
    上市公司
  • 6
    万+美元
    人均GDP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由国家统筹布局、国家发改委主导建设,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家所熟知的平台或装置都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23年5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总投资35亿元,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唯一一个批复投资额超30亿元的大科学设施,将建设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目前正全面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预计2024年底正式开工。